前些年互联网公司比的是“疯狂”,是疯狂地烧钱,不是赚钱,看的是谁胆大,谁烧的钱多。退烧以后大家脑子正常了,现在大家开始回归到赚钱了,要讲投资回报了,要讲商业模式了,比的是“丧心病狂”了,有些公司为了抢钱节操都没有了。
中国几家号称独角兽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基本上都从线上转战到线下了,开始去开诊所开医院了,甚至在没有一家线下诊所和医院的时候,就号称自己是“凯撒”模式了。当然,我们不应该去嘲笑这些创新,一些真正的伟大的创新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个笑话,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为神话!但是,很多公司,很多很多的公司,坚持到最后唯一能证明的还是一个笑话,一个比较长的笑话而已。
这些有资本撑腰,有保险公司兜底的独角兽们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他们可以有时间和耐心去打磨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精神的诊所和医院(我们现在还剩下多少互联网精神?究竟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互联网创新?),去等待政策的红利,他们已经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公立医院一般拿不到),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医疗公司将会等到另外一项大的政策红利的到来,医生自由执业。但是我要警告这些互联网公司,不要天真地以为医生自由执业了就会到你的平台上去,和你竞争的将会是另外一种组织形式:医生集团。医生们在觉醒,医生不太可能在挣脱一个枷锁的同时去给自己戴上另外一个手铐,他们会形成自己的组织,保障自己的利益的,他们比公立医院更善于自己做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公司做医疗没那么简单,医院和医生做互联网的应用反而简单得多,我曾经说过,你们互联网公司把三甲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吵醒了,吵明白了,他们一旦行动起来去做互联网的应用,去开互联网医院,你们的空间和机会就不大了。不过请别紧张,多数的三甲公立医院院长的心思根本不在互联网上,多数人也是吵不醒的。别老是抱怨三甲公立医院太保守不和你们合作,公立医院如果不保守,都有创新意识,都有互联网创新意识,还有你们啥事吗?公立医院有多烂,你们的机会就有多大,没事偷着乐吧,嘘…,别把院长们吵醒了!
对于剩下的小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生存是个大问题,于是以前在线下的一些抢钱手段都被用到了互联网上,前一段时间国家卫计委打击的医院挂号黄牛手段都被用到了APP上。现在多数和医疗医院相关的APP都是号称完成人与人的互联,进行专家和患者的精准匹配,帮助医院完成诊前,诊中,诊后的随访和闭环管理,也的确能帮助医院和医生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APP在做黄牛的工作,加价才给加号,加价就可以帮助提前插队做手术。沦落到这种地步还是什么互联网创新?这和黄牛有什么区别?黄牛+互联网而已。
我是非常支持医生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多点执业的,鼓励医生们能够合理合法地得到阳光体面的收入,也是鼓励医生们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但是我明确反对利用这些平台为自己在公立医院的正常职务行为明码标价,例如加一个号500-1000元,不用排队提前入院1000-2000元,提前安排手术2000-3000元。这不仅仅损害了患者的正当权益,对于其他正常排队的患者来讲,也是极大的不公平。
我们的很多互联网创新都是在抄袭,真正属于自己原创的东西太少,在山寨文化横行还不觉得丢脸的时代,真正的创新还很艰难。
在前段时间大家纷纷为阿尔法go战胜李世石刷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思,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医疗创新的问题在哪里?当人家在耐得住寂寞,花时间精力和资金在研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VR,AR的时候,我们多数的移动医疗创新公司还在拼命的靠补贴靠地推在拉用户,在做挂号黄牛的生意,真的令人很失望。
我现在提出一个挑战,看哪一家真正有技术实力,有创新基因的公司愿意来和我们一起来挑战这个创新项目。
我们都熟悉IBM的“沃森”机器医生,“沃森”在疾病诊断方面的能力已经基本上超过一般医生的水平了,这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的专业领域方向上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罕见病的诊断和产前诊断,不少罕见病的患者要花上平均3-4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准确的诊断,更不去说治疗和产前诊断了。除了诊断技术难题以外,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真正合格的临床遗传学家,中国是少之又少。罕见病有接近7000种,每一种罕见病会有各种不同的基因突变位点,和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表型,即使是临床遗传专家也很难记得住,搞得清楚这些罕见病,因此诊断起来异常的困难。
我希望能和互联网创新公司合作,来打造一个“临床遗传机器医生”,解决罕见遗传病的诊断难题,当然这还需要基因测序公司和临床遗传学家的参与。只要你输入收集到的各种基因型和表型,“临床遗传机器医生”就可以马上帮你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下一步的处理给出最合理的建议和提示。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网 引流袋 尿袋 集尿袋 医疗耗材 医疗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