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资讯 >>行业资讯 >> 新兴产业强势登陆 工业成西安突破发展生力军
详细内容

新兴产业强势登陆 工业成西安突破发展生力军

回顾五年来西安的经济发展,工业,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昔日发展中的一块“短板”,近年来随着数量上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引领下,如今工业已成为西安突破发展的生力军。

今年西安工信委公布的上半年西安工业发展数据显示,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发力,上半年完成增加值544.74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上半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3.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充分说明西安工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正在持续加快。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西安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密不可分。

军民融合的高端装备制造 上承国志下启民生

今年10月“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这条新闻令西安恒达微波公司备受关注,因为这次太空“联姻”的“红线”就是他们牵的。其实,早在2007年,西安恒达微波公司就参与到我国空间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研制的艰巨任务中,并于2011年参与了我国首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受到过载人航天工程总部的表扬。此后他们又为“神舟九、十、十一号”与“天宫一、二号”、“天舟”等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提供了微波雷达。

同样参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还有航空基地的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去年9月发射的“浦江一号”卫星便使用了该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新型镁锂合金材料,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卫星上应用这一当今世界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

众所周知,西安是航空航天产业大市。航空产业的资产规模、人才总量和科技成果均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航天科研生产力量布局在西安。涵盖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技术和电子等我国所有六大军工行业,形成了厂、所、院、校相互配套,较为完整的科研、试验、生产体系,因此西安被称为中国的“航空城”、“航天动力之乡”。

但这样的科技实力,却长久以来“养在深闺人未知”。所以我市在确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时,将以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第一选择。

经过五年的发展,如今西安的军民融合领域不仅崛起了一大批“民进军”的优势企业,壁纸柔性印刷机、逃生舱等众多“军转民”项目也开始造福百姓生活。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西安用政策打通民参军、军转民双向互动通道,使军民深度融合,实现重点突破密不可分。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聚集、园区承载的模式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先后建成了高新区、经开区、航空、航天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兵器基地、军工电子信息产业园、船舶产业园、核工业产业园,承载、聚合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全产业链配套。其中,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已形成以整机制造为主,机载装备、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为分支,航空改装维修、零部件加工、飞行培训、航空旅游为配套的全产业链体系;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已形成以航天运载动力、卫星应用和航天特种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内最大的民营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产业基地的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与新能源的产业构架已初步形成。

今年7月份,我市出台的《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又称为“西安创新39条”),鼓励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兵器基地军民融合发展中心等建设军工单位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提供军工科技成果的发布、宣传、推介、对接、转移、转化等服务;允许将军工科技成果就地转移和交易所得收益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所有的比例提高到70%;积极推进军转民项目优先在本地发展;同时还设立了30亿元军民融合基金,3亿元军民融合专题资金,全面系统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改革试验落地实施。

据统计,我市已策划了267个总投资5022亿元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重点以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经开区兵器基地和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战略新兴领域百花齐放 打造西安产业名片

除了底蕴深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也日益成为西安新的产业名片。

2012年随着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业界颇为震惊。因为这个一期第一阶段总投资70亿美元的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资单笔最大的投资。如今这一项目以及投资5亿美元建设封装测试项目,均已实现全面投产。在存储芯片项目落户后,三星电子又相继将其两个研发中心落户高新区。三星电子上述项目的进驻短期产值将超过千亿级。基于其存储器行业的霸主地位,三星电子项目将会吸引160家配套企业进驻西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集中选择落户西安。美光连续多次在西安高新区投资建厂,截至2015年底,美光(西安)半导体公司已形成了超过126亿美元的进出口额,占陕西省出口总额的41%以上。专业从事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测试的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第三大封装测试厂。除了这些全球知名企业之外,高新区还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设计、研发企业。

著名半导体专家郝跃介绍,伴随着三星入驻陕西,西安有可能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半导体产业基地(城市)。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在国际半导体产业巨头竞相进驻西安高新区的大格局当中,西安的优势也将随之体现出来。因为西安能源丰富、成本低,同时有着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高校资源。作为中国的科技基地之一,西安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力资源,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研发力量很强,可为高智力、高投入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市依托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生物产业集聚,构建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打造涵盖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生物产业全产业链,正在建设国内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基地、化药及新型制剂基地、中药现代化基地、高端医疗器械基地、生物医药服务中心和特色健康产业中心。仅高新区就已集聚了七大子行业,300余家企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比亚迪、陕汽、法士特等龙头企业的行业示范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其中,比亚迪生产的秦等多款新能源汽车屡屡夺得该细分市场的销售冠军。

节能环保产业方面,我市依托重点工业区建立环保产业示范园,充分发挥陕鼓集团、泰富西玛电机等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服务等产业工程,大力开发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有力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高水平、规模化发展。

新能源产业方面,我市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风电设备、光伏产业等领域已经崛起一批诸如中国西电、永电金风、隆基股份、中电投等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

新材料产业方面,我市不仅拥有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部钛业、西部超导等一大批国字头的企事业单位,搭建有新材料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新材料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新材料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民营企业在钛及钛合金、碳纤维、电子级硅材料、镁锂合金等产业工程的研发中也精彩频现。西安正在日益建成世界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正是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年均16%左右的增速,助力西安GDP连续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年均增长10.9%,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第一方阵”。在今年出台的《西安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中,我市有实力、有底气地提出:到2020年末,西安将被打造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力争到“十三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

  引流袋   尿袋  集尿袋 防逆流引流袋 抗返流引流袋 精密计量引流袋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