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丰资本张可:专注投资医疗器械中的“小而美”“相较于研发周期长、收益充满不确定性的医药领域,我们更青睐于投资容易出现创新的医疗器械领域。这其中发现价值的机会更大,有不少企业做出了小而美的产品。”近日,创丰资本合伙人张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成立不到6年的创丰资本,基金管理规模已达70亿元,该机构重点关注生物医疗、文化消费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机会。负责创丰资本生物医疗领域项目投资的张可,曾就职于辉瑞制药、强生医疗和阿斯利康等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扎根已有20余年。 张可目前在医疗领域已经投了近十个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15亿元。他的投资组合聚焦于医疗器械领域,对医药领域的项目却并未涉及。 “中国的制药企业大多数是做仿制药,仿制药间的差异性很小,在销售时很难形成竞争壁垒。对于创新药来说,它的研发周期太长,且未来收益会受到临床试验、招标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他谈起不愿意投资医药领域的原因。 相对而言,由于医疗器械种类繁多,企业容易进行小创新,做出小而美的产品,靠差异化获取较高的毛利润。另一方面从市场容量的角度来说,美国的医药器械比是1:1,中国的医药器械比是5:1。也就是说中国的医药市场是器械市场的五倍,器械市场的增长空间很大。 医疗健康是永不过时的投资主题,近几年更是迎来空前高涨的投资热度。甚至有人言论称,医疗领域项目的估值泡沫已经比肩互联网领域。 张可认为,医疗领域投资跟TMT领域相比,有一些相似又相反的特性。两者的共同点是项目早期都比较烧钱,后期都有相当大的爆发力。 但差别在于TMT领域项目的成长空间更大,同时烧钱的周期、规模是不可控的。医疗领域项目有比较明确的成长周期,烧钱主要是用在研发、注册等方面,周期大概在三年。“其实这里边投得小就博得小,投得大就博得大,但最终大家的IRR收益都差不多。”他说。 另外,TMT领域投资更像是“打群架”,如果两家公司做得事情差不多,支持一方的投资机构更强大,可能另外一方用不了多久就被淘汰了。而在医疗领域,资本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如果两家公司做的事情也差不多,一方存在技术领先优势,即使另外一方背后的投资人再牛,它也很难通过烧钱迅速形成颠覆。 所以医疗领域投资机构抱团的现象比较少,有些项目背后的投资方甚至只有一家,项目也可以持续做下去。不过在细分的基因检测领域,机构投资风格TMT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机构抱团投资某个看好的基因检测项目,并且投资金额一轮比一轮大。 “现在的投资人有个习惯,就是哪家企业把事情做成了,就要不计成本的去投资,而且倾向于联合投资。但项目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基金的成功,我比较坚持的观点是,早期投资还是要独投。当然对于后期大项目的投资要慎重,很多机构也都不敢独投。”他说。 对创丰资本来说,更倾向于投资医疗领域的早期项目。张可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后期项目一旦跑出来,盯上它的投资机构就很多,项目并不容易抢到手。另一方面,后期项目往往估值较高,但张可并不认为这些项目上市以后,在二级市场上的高市盈率是有可持续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