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8家医疗器械公司,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拥抱人工智能?2016年以来,中国诞生了近百家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他们希望抓住中国医疗变革的机会,成长为大公司。与此同时一些器械公司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纷纷投入资源进行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研发,或者寻找合作伙伴让自己的器械产品变得更加智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动脉网梳理了8家医疗器械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看看传统技术如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同时动脉网也采访了6家医疗人工智能公司,了解一下新型医疗AI创业公司如何与传统器械厂商合作,打开市场。 医疗器械智能化是趋势 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渐落实以及国产医疗器械的逐步崛起,医疗器械公司为了能够分得基层医疗市场的蛋糕,与其他公司的产品保持竞争优势,他们在重视硬件质量的同时,也在重视设备的智能化,尤其是配套的辅助诊断、筛查系统,这对缺乏优秀医生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为此,各大器械公司有的通过自主研发,有的通过与别的公司合作将自己硬件设备变得智能化: GE医疗 GE的人工智能布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医学影像,另一部分是医疗保健。 在医学影像方面,GE的低剂量CT肺癌筛查方案是业内首个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方案。GE的肺癌早筛早诊解决方案在低剂量CT设备的基础上,可以获得精准成像,实现微小结节的早期发现,通过自动标记难识别的肺结节,辅助医生快速、精准地进行筛查。 2017年5月,GE曾在上海的CMEF展会上向大众展示了他们在肺结节识别的技术。 在医疗保健方面,GE涉及的领域有很多。GE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首席医疗官Michael Dahlweid博士介绍,目前GE正在利用深度学习试验多种任务。其中包括:
Dahlweid 表示,人工智能还有助于医生做出决策以及管理海量的医疗保健信息。 美敦力 2016年1月,美敦力和IBM合作推出了一款糖尿病监测APP。致力于改善世界上有4.15亿成人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 美敦力首席执行官Omar Ishrak和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在介绍这款APP时表示,美敦力和IBM对600名匿名患者进行了一个试点项目,通过分析这些患者在美敦力的糖尿病监测设备(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测仪)上的数据来找出低血糖症的预兆因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IBM的沃森系统可以在低血糖发生前3小时就做出预测。这个时间完全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方便用户的生活。 万东医疗 也是在今年CMEF的展会上,万里云发布其人工智能精准医疗平台——i 影像。目前,“i 影像” 平台已经上线 DR 筛查和 CT 检测功能。据官方介绍,i 影像在一些细小的肺结节上可避免 50% 以上的遗漏,检测的准确率达到 95% 以上。但万里云影像平台颜子夜博士表示 “智能影像平台只是一个工具,我们提供的是全套解决方案。” 除了进行影像云服务外,万里云平台更注重智能处理和质控体系建设。 安翰医疗 今年4月20日,安翰医疗与IBM中国研究院签署协议,双方将在胶囊内窥镜医疗影像领域展开探索性合作,旨在探索将IBM在认知影像领域的技术用于提升消化道疾病早期精准筛查的可行性。 安翰医疗的前沿精控胶囊胃镜系统,使用胶囊内镜机器人采集医疗影像数据,可以更高效率、更低障碍地收集胃部检查信息。。但每次检查产生的约二万幅影像,给医生带来了数据处理和实现精准化分析等新的挑战。 在临床应用中,这些海量的影像数据很难通过人工阅读的方式快速诊断,IBM的认知影像技术或可为破解此难题提供钥匙。IBM中国研究院与安翰的早期研究合作项目,旨在展示通过智能病灶检测技术帮助安翰处理每年产生的数十亿幅影像,提高疾病筛查的精准性和可行性。 强生 2015年3月,强生宣布,其旗下以手术为中心的子公司爱惜康(Ethicon)将与谷歌在机器人手术项目上达成合作,分享专业知识和知识产权,创建一个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研发新机器人工具和能力。 其手术过程应该是机器人自主拿起手术刀,外科医生从电脑屏幕上进行遥控操作。 强生公司对此表示,这项技术可以在医生双手难以到达的部位进行精细手术,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好地控制与访问,并达到准确性,同时让患者尽量减少创伤和疤痕。 双方可谓强强联合,爱惜康擅长做医疗设备,而Google在机器人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可穿戴技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除了合作研发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辅助手术以外,平台还有可能用于收集和分析手术过程的相关数据. 西门子 西门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也是关于医学影像。据动脉网了解西门子医疗有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学解决方案——syngo.via。syngo.via基于海量医学文献与病例,构建大数据化的临床病种知识库,进而按照规范与指南,构建包括影像扫查、处理、报告全流程的结构化任务。 然后syngo.via模拟医生的处理操作与知识调用,创建相应的影像处理流,从而实现“智能前处理”与“处理即报告”。也就是说,在医生点开病例前,syngo.via便可依循相关指南与共识,自动启动多软件并行处理。 病例被点开后即可自动呈现规范准确的病证结果,并将多软件的处理结果合成在一个报告里,进而嵌入分期与分级的报告选项。这些技术能够在不增加乃至减少医生工作时间的前提下,生成病症完整、表达图表化、甚至分期与分级的报告。 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与IBM联手,合作签署了“五年全球战略发展计划”。IBM旨在利用西门子全球医疗器械销售网络和渠道以及人脉关系,大举进军全球医疗和大健康领域的市场化应用。 他们的合作也将帮助西门子的CT或者MRI设备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比如说,西门子CT或MRI设备如果加装IBM Watson的智能化系统。 日本富士胶片和奥林巴斯 日本富士胶片和奥林巴斯将与医师等组成的学会等合作,开发出在使用内窥镜的检查中,由人工智能(AI)自动判断胃癌等可疑病症的技术,最早将于2020年投入实际应用。 富士胶片和奥林巴斯是全球性大型医疗器械企业。诊断胃和大肠的内窥镜的日本专业医师学会将参与从2017年度开始实施的实证研究。 据资料显示,到2017年度末,他们将从日本的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32家医院收集到30万份影像数据作为AI判断的基础,以后还会逐步增加,此外还将追加医生的诊断结果和患者的既往病史等。AI的学习技术将由东京大学等负责。 除了独自或者合作研发人工智能系统,与医疗人工智能公司合作也是目前大多数公司采用 的一种方式。 器械公司与人工智能公司互为“代理” 对于传统的器械公司来说,组建一个新部门研发产品的流程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与人工智能公司合作,自己就无需耗费时间、财力和精力去做这个事情,通过合作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系统搭载在器械上面销售,增加器械的竞争力。 对于医疗人工智能公司来说,产品研发出来以后,与器械厂商的合作有两种好处,一方面可以通过科研合作的方式,验证自己产品的实际临床效果。 另一方面,现在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公司都在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但是由于医疗的严谨性,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产品的认证标准,通常公司是按照医疗器械的认证流程认证2类医疗器械或者3类医疗器械。 在没有获得认证之前,很多公司通过与器械公司的合作,将系统搭载在器械上面,器械公司只需要去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报备,不需要进行重新的认证,就可以在市场上销售,所得的销售利润可以按照双方提前商量好的比例进行分成。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公司也理解为是器械公司的代理方,如果医院找到人工智能公司想要体验或者使用人工智能产品,那么通过人工智能公司销售出去的器械则按照另一种比例进行分成。 比如希氏异构和上海成运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希氏异构以技术授权的方式与上海成运合作,他们计划在年内推出国际上第一台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上海成运每卖出一台人工智能内镜设备,希氏异构就从中获得一部分的分成。 该内镜是基于早已取得国家许可的设备所做的技术更新产品,无需经过复杂的心产品的报批流程,预计明年可以获准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