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资讯 >>行业资讯 >> 中国医疗器械招标怪状
详细内容

中国医疗器械招标怪状

    本省内企业产品却无法参加本省招标,进入招标目录后也被频频压价,即使产品性能明显优于国外产品,而外资企业产品几乎在全国逢标必中且议价空间很小……日前,在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十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讲述了国内现行医疗器械招标的“怪象”。

  一些地区多年不招标

  “我们是江苏的生产企业,却不能参加江苏省的招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的一家吻合器生产企业老总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据他介绍,江苏省自2008年底进行了一轮医疗器械招标后,至今未再进行医疗器械招投标工作“在这六年中,新进入企业不少,却都被拦在了门外。”他表示,自己企业的产品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销售,唯独进不去“自己家门口”—江苏。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全国各省份中,江苏和北京医疗器械均多年未进行招标工作“河南省一年一招标较人性化,而且也符合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规律。”上述那位老总指出。

  招标一味追求低价格

  而进入了医疗器械招标目录的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作为老企业,我们面临最头痛的问题就是降价。”常州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老总告诉记者,由于其产品属于多年前进入目录的产品,招标部门每年都要求产品降价“集中采购机构不谈产品质量、品种,就提出了一点要求—今年一定要比去年低。竞标看的不是质量,而是价格。”

  目前比较“流行”的医疗器械招标模式是在一味鼓励低价。据悉,集中采购部门首先会从参加竞标的企业中选取一定比例企业入围,接着进入报价环节。同类企业从质量、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比拼价格。最后,中标企业才有进入地区和医院的资格。

  “本以为万事大吉,可到了医院后,还会进行三四次议价。如果这些环节不能打通,医疗器械依然不能销售出去。”有业内人士称,一些企业实在忍受不了,中标后就选择退出市场。

  “花费了几年时间的搞研发,最后价格不能支持,谁还去创新?”一位骨科企业老总表示,一味追求低价格的背后,必然是降低成本和质量标准,会削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质量的动力。

  对外资品牌另眼相看

  外资品牌在参加招投标时却拥有不同的“待遇”。

  “有时候真的很窝火。我们的平板探测器在国内外获得了这么多专利,可一去参加竞标就傻眼了—上面写着只选‘外资品牌’。”江苏康众数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刘建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平板设备从质量、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完全能与全球先进企业竞争。“但招标政策就将我们挡在了门外,更别提价格了。”

  上文提到的吻合器企业老总也承认,在腔镜吻合器方面,国产产品与外资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普通吻合器的产品质量水平与进口产品已经基本一致,可外资品牌中标价格依然能达到国产产品的2—3倍。“强生、美外的产品在全国逢标必中,且在价格上没有太多的议价空间。”

  常州新能源医疗器械公司是国内较早生产吻合器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强生很早就想收购他们,但他担心收购后会被外资消灭掉,因此希望自己做好自己的产品“我们希望能让中国人用上价格便宜、质量上乘的吻合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