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界大佬:医疗、新药、器械,哪个挣钱快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医疗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作为一个改革红利的覆盖之地,医疗健康行业正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在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现场,多位投资人谈及他们对现阶段医疗投资的感触,现盘点如下。 投资医疗,难挣快钱 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邢丞认为,医疗并非机会性的行业,而是系统性的行业。“所谓机会都是伴随着政策和产业发展一点一点出来的。”因此投资者需要“有很专注、很系统的研究,建立对行业充分的理解。”此外,邢丞还建议,投资者“需要结合自己的基金、体量和发展阶段,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通德资本投资总监陈华伟表示,医疗投资业“一方面存在浮躁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很好的项目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人。”医疗投资行业中明显存在优胜劣汰的发展趋势,“有一些投资机构面临很尴尬的局面:接近到期,项目无法退出,不但无法给LP交代,而且投后管理也疲于应对。” 医疗投资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在陈华伟看来,相对于单纯的PE机构,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将会更加游刃有余。 医疗服务就是典型的慢钱 在建信康颖合伙人叶崴涛看来,医疗服务“比较稳健,现金流很稳定,不是个挣快钱的生意。”他详细解释道,“如果一家医院已经比较成熟,按照每年就诊的人口,输的概率不大,但也无法指望其有爆发性的增长。”因此,医疗服务“比较适合长周期的基金以及实业去投。” 从美国医疗服务机构投资经验来看,“医院的净利润不高,2-5%。从长期来看,医院不会有暴利。”建信康颖基金的存续为7+2,共9年,在基金存续期间,“我们也会配(医疗服务投资),但会比较谨慎。” 启明创投投资总监郑玉芬强调,医疗服务本身是一个长期投资。“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少说4-5年才能盈利。”因此选择适当的投资阶段进入,对一般的人民币基金(存续期为4+2或5+2)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药物:新药创制风险大,专利壁垒是陷阱 通德资本投资总监陈华伟强调产品市场要足够大,“从产业角度看,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只有这个市场足够大,才可以投资。但即使是很好的创新药,市场面太小,做起来也尴尬。”为了保证基金的稳健盈利,通德资本偏重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和项目。 建信康颖合伙人叶崴涛看好创新药,“目前不错的标的是创新药,如创新的结构式、创新的大分子药,或者是一个创新的剂型。” 尽管叶崴涛认为“投三类或者六类的仿制药意义不大”,但“如果公司很有规模,拼规模、做原料,有4000-5000万的利润,做个PE项目也没问题。” 此外,中药也是叶崴涛看好的投资领域:“除了产品要独家进医保(目录)以外,原材料价格不能太贵,因为中药材跟农产品一样,价格会不断上涨。” 建信康颖通常选择在药物“二期临床”时介入,以避免过早进入造成风险过大。针对药物的早期投资,叶崴涛表示,“当然也有很早介入的投资者,但一般会拉上药厂投一部分,基金投一部分,而且基金要有接力。” 康桥资本董事总经理赵春林认为,尽管投资机构将宝压在新药创制上风险很大,但康桥资本的擅长也就在这里。“国外很多公司的新药创制可能还在二期临床,根本谈不上盈利的时候,公司就上市了——投资者就能收回投资。我们也希望中国做得好的药企能够在美国上市——这是一种退出方式;另外还有一些企业,新药研发做得很好,其已经与国外的大型制药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研发费用由合作药企承担,并额外给一部分利润,康桥资本在这样公司里的盈利就不仅仅是靠它卖产品。” 华盖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施国敏提醒投资者注意“药品降价接下来是一条比较长期的趋势线。”在过去十几年里药品降价有大有小,大的降价次数至少有10多次,小的降价次数不计其数。“仿制药和低价药的竞价,甚至一些互联网模式的冲击、医药电商等,都会促使药品降价。” 降价的同时,国内药企开始重视对质量和创新投入:“质量、创新已经不完全是一句空话了,他们确确实实是落到了实点,有很多研发的投入。” 药物投资自然也面临了很多风险,陈华伟认为,知识产权问题也是投资制药企业的投资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尽管目前事实上专利壁垒并不高,但这在未来很可能形成专利陷阱:投资机构向某家以仿制为主的药品厂家投资,“投进去以后,大企业的一个(专利)官司把它搞得倾家荡产。” 器械:总体盘子小,成长速度快 建信康颖合伙人叶崴涛表示,由于“医疗器械总体盘子较小,后期成长速度会比较快,因此就算溢价高一些,我们也觉得合理。” 针对大型器械,“标的很少,而且赢家通吃。”以CT为例,“有联影这样的巨无霸在,其他公司的日子都很难过。”此外,“好的标的价格也高,要投资是可遇不可求的。” 针对二类及三类耗材,叶崴涛认为,目前生产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壁垒和许可证壁垒终会被竞争对手所打破,而在耗材生产机加工的基本模式下,“成本”将成为竞争的最主要内容。 以吻合器为例,“从前开环式吻合器是壁垒,现在已经是红海;现在腔镜下吻合器被认为是壁垒,大家也都在做,每家后面都有一家风投。”因此,在耗材投资方面,叶崴涛所在的建信康颖要求被投企业“技术好,能够更早拿证”——更简单地说:“要有一定的壁垒,除了许可证的壁垒外,还要有技术的壁垒。” 一类耗材“很容易被模仿”,但叶崴涛认为“并非容易被拷贝的产品就一定没有价值。”生产一类耗材的企业如何为投资者带来利润?叶崴涛表示,建信康颖也投资一类耗材生产商:“有些老板从前做代理商出身,很会做生意,能够把普通东西卖得很好。” 叶崴涛建议医疗器械创业团队“要算经济账”——“如何定价,如何进入收费目录,有没有给代理商留足盈利空间?”这不仅是对创业团队的考验,也是对投资机构的考验:“如果只是觉得技术好,没有算好账,投资之后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