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近期其高速增长似乎遭遇“瓶颈”,不少仪器生产企业开始抢滩体外诊断等新领域。
近日,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首席行政官王建新表示,最近五年来迈瑞医疗在试剂方面投入非常大,现在公司监护仪器与试剂的产值规模各占一半,免疫试剂做得比较好。
从事手术器械的新华医疗也在近年来通过收购四家公司进入诊断试剂业务,公司2013年报显示,两家主营体外诊断业务的子公司北京威泰科、长春博迅分别实现净利润1683.02万元、5742.28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32%。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方正证券研报指出,在医保控费背景下,诊断试剂相对宽松,虽然存在个别领域过度诊断的情况,但从数据来看依然有广阔前景,中国人口占全球20%,体外诊断市场份额仅占3%。生物谷创始人张发宝表示,相对来说国内外诊断试剂技术差别较小,国内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取代进口的可能性比较大。
实际上,不少仪器类厂家已经感受到了增长乏力的压力。迈瑞医疗从监护仪起家,现在产品线已经拓展至医学影像、外科、医疗信息化等多个领域。作为国内医疗器械的龙头老大,迈瑞医疗依然感受到医疗仪器细分领域的瓶颈。
王建新坦言,现在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在国内市场占比35%,超过外资品牌GE、飞利浦,全球份额在10%左右。但只靠仪器很难赚钱,有时为了进入医院还要自己投放仪器。
另一家生产医疗监护仪的上市公司宝莱特2013年财报显示,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医疗监护收入未达到预期、销售费用增长等影响所致。宝莱特一位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称,现在监护仪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和整合血液透析业务。
与核磁、CT等大型医疗设备相比,像监护仪这样的小型产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准入门槛较低,除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宝莱特这样形成规模的公司外,国内还有很多营收在千万级别的小公司。张发宝指出,国内做医疗类仪器的厂家手中没有太多核心技术,在高端品类很难与进口品牌竞争,这也导致这些企业很难在目前的产品覆盖上有更多突破。
王建新告诉,迈瑞医疗目前在三甲、二甲及二甲以下医疗机构的装机比例约为2:6:2。由于产品性能和参数没达到要求,迈瑞医疗进入三甲医院的产品较少,未来的目标是将覆盖率提升到40%。
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国产品牌被挡在了有更大需求的三甲医院门外,这也是国产医疗器械品牌面临增长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在北京大医院里的核磁、CT等大型医疗设备和耗材,几乎都是进口品牌。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自主研制的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产品,难于进入大医院。大医院为何不待见国产货?是对国产品牌的质量不信任,还是另有隐情?
进口设备费用高昂
对于患者而言,“看病贵”除了药费高之外,检查费用高也是重要原因。而大医院所用的大型高新技术医疗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价格不菲,这是导致检查收费高的原因之一。
在医院做检查,拍片子是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当前,柯达、富士、柯尼卡和爱克发全球四大医用胶片公司,占据了我国大医院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临床检测新技术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介绍,虽然国产的医用胶片也有,但都很难进入大医院。
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CEO程国华说,进口的医疗影像设备,国外企业往往以高出其在本国售价好几倍的价格卖给我国医疗机构,此外胶片耗材、设备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
另外,我国大型医疗设备如CT和核磁基本上被西门子、飞利浦等少数国外企业所垄断。北京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坦言,这些设备购买时价格很高,但又是看病不可或缺的,费用最终都将转嫁到病人身上。“有的医院为赚回购买机器的成本,给患者重复、过度检查,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就医负担。”
自家医院为何不选国产货?
昂贵的进口医疗设备加重患者“看病贵”的同时,国产价格相对低廉的设备却无法进入大医院。
国内大医院看不上国产医疗设备,是因为国产医疗设备质量不过关吗?业内人士表示,不可否认,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起步晚、研发能力弱,国产医疗器械整体技术水平确实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因此,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医院对国产医疗器械不认同。然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有些医疗设备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已经能与进口产品相媲美。
“影响国产医疗设备进入大医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位专家表示,“我们医院用柯达的医用胶片,现在虽然有了国产替代品,但接受新产品需要有个过程。”
北京部分医院放射科医生表示,国产医用胶片的价格较低,对大医院没有吸引力。“因为北京市的政策允许医院在出售胶片时加成,加成率是固定的,因此胶片价格越高,医院获得的加成越高。胶片低价低,反而没有市场。”
如何推动大医院用国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周纯武说,发展国产医疗器械,可以大大降低进口设备的价格。“比如原来CT造影剂没有国产品牌,价格特别贵,后来有了国产品牌,就把进口品牌的价格给降下来了,如果不发展国产品牌,进口产品的垄断将无限期持续下去。”
国家千人计划医疗器械组常务副组长许洋博士说,部分国产医疗器械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炳同说,我国在国产医疗设备方面的政策,存在“研发上加油,市场上刹车”的怪圈,打击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业内人士建议,希望在招标采购等政策上向本土企业倾斜,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优质国产医疗器械。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要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这是降低医疗成本的迫切要求,能有效遏制就医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表示,卫生计生部门要同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密切协作,更多更好地采用规划、标准等手段,加快破解制约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的障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很多患者对大医院检查费用高深有体会,了解到,北京大医院里的核磁、CT等大型医疗设备和耗材,几乎都是进口品牌。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自主研制的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产品,难于进入大医院。大医院为何不待见国产货?是对国产品牌的质量不信任,还是另有隐情?
进口设备费用高昂
对于患者而言,“看病贵”除了药费高之外,检查费用高也是重要原因。而大医院所用的大型高新技术医疗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价格不菲,这是导致检查收费高的原因之一。
在医院做检查,拍片子是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当前,柯达、富士、柯尼卡和爱克发全球四大医用胶片公司,占据了我国大医院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临床检测新技术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介绍,虽然国产的医用胶片也有,但都很难进入大医院。
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CEO程国华说,进口的医疗影像设备,国外企业往往以高出其在本国售价好几倍的价格卖给我国医疗机构,此外胶片耗材、设备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
另外,我国大型医疗设备如CT和核磁基本上被西门子、飞利浦等少数国外企业所垄断。北京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坦言,这些设备购买时价格很高,但又是看病不可或缺的,费用最终都将转嫁到病人身上。“有的医院为赚回购买机器的成本,给患者重复、过度检查,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就医负担。”
自家医院为何不选国产货?
昂贵的进口医疗设备加重患者“看病贵”的同时,国产价格相对低廉的设备却无法进入大医院。
国内大医院看不上国产医疗设备,是因为国产医疗设备质量不过关吗?业内人士表示,不可否认,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起步晚、研发能力弱,国产医疗器械整体技术水平确实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因此,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医院对国产医疗器械不认同。然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有些医疗设备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已经能与进口产品相媲美。
“影响国产医疗设备进入大医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位专家表示,“我们医院用柯达的医用胶片,现在虽然有了国产替代品,但接受新产品需要有个过程。”
北京部分医院放射科医生表示,国产医用胶片的价格较低,对大医院没有吸引力。“因为北京市的政策允许医院在出售胶片时加成,加成率是固定的,因此胶片价格越高,医院获得的加成越高。胶片低价低,反而没有市场。”
如何推动大医院用国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周纯武说,发展国产医疗器械,可以大大降低进口设备的价格。“比如原来CT造影剂没有国产品牌,价格特别贵,后来有了国产品牌,就把进口品牌的价格给降下来了,如果不发展国产品牌,进口产品的垄断将无限期持续下去。”
国家千人计划医疗器械组常务副组长许洋博士说,部分国产医疗器械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炳同说,我国在国产医疗设备方面的政策,存在“研发上加油,市场上刹车”的怪圈,打击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业内人士建议,希望在招标采购等政策上向本土企业倾斜,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优质国产医疗器械。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要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这是降低医疗成本的迫切要求,能有效遏制就医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表示,卫生计生部门要同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密切协作,更多更好地采用规划、标准等手段,加快破解制约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的障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